2015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依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弘扬师大精神,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推进依法治校,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着力建设“五个师大”,努力开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一、全面加强党建和宣传思想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1.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着力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的学习和运用。依托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阐释。丰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内容,抓好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学校《关于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规定的实施办法》,认真抓好师生反映意见的整改落实,加强对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的整治力度,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学校会议、文件,改进文风会风。聚焦师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强化督办督查,狠抓工作落实,扎实推进年度“双
十”
工作。
3.贯彻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学校《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学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实施方案》,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深入解读党委工作报告,切实把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4.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院级党组织工作条例》和《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党内生活质量。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集中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贯彻《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提高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正确用人导向,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开展处级领导班子和处级干部任期目标届满考核,做好处级干部换届调整和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分类组织开展处级干部专题培训和调学调训,提高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6.强化宣传思想工作。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化责任,完善机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动权。实施《安徽师范大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生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推进以德治校,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场所管理公约,倡导师生员工以公约为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文明创建迎检工作,争创省级教育系统文明单位。
7.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实施《安徽师范大学建立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暨廉洁校园实施办法》,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扎实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强纪检监察信访监督,坚决查纠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师生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坚持内涵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
8.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思想、新任务和学校办学实践,围绕学校办学理念、战略定位和价值取向,深入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9.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对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具体任务,认真做好规划的总结检查和评估工作。以校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广泛开展学习调研,科学制定学校“十三五”规划。
10.推进省部共建、部校共建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安徽师范大学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与安徽师范大学共建传媒学院框架协议》和《安徽师范大学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做好省部共建、部校共建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围绕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做好“提升计划”、“振兴计划”相关项目的申报、实施和过程管理。启动与北京师范大学的战略合作。
11.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严治学、从严治教,强化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善本科专业负责人制度,开展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建设,形成以专业负责人为主导的“教、学、管”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修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发展平台建设,实施国家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推进教学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建立与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相适应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总结国家级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
积极推进皖江学院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皖江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2.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继续深化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开展一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和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加强学位点负责人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与论文并重”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点建设,形成个性化和更加灵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13.加强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工作。调整学历教育专业结构,转变部分专业办学形式。改革和创新成人教学模式,开展远程网络课程和函授教材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拓展非学历教育规模,着力打造精品特色培训示范项目。继续做好短期留学生的生源组织、培训工作,努力扩大学历留学生招生规模。加强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改进教风、学风,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教学水平。
14.做好招生就业工作。调整各本科专业类别招生计划和招生结构,扩大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规模。做好招生宣传咨询工作,加强生源基地建设,加大对优质生源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强化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完善校院两级就业市场建设。及时总结就业工作经验,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5.加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探索建立部门指导、学院负责、学生自主的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突出学生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实现大学生“三走”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构建多元化学生评价和激励机制。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建立与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相适应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
1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高质量完成2015年进人计划。瞄准学科发展需要,培养以学术名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为核心的优秀教学团队和学术创新团队。加大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国(境)外培训和交流力度,开展优秀教师到基层挂职锻炼,提升广大教师的国际视野和社会实践能力。制定人才成长过程培养方案,做好不同岗位人员培训工作,构建全员培训体系。做好优秀退休教师的返聘工作。落实《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四有”好老师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做好第九次“三育人”评选表彰和第31个教师节纪念庆祝活动。
17.提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水平。强化各类学科平台和创新团队内涵建设,培育新的高端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优化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建立健全以质量为导向的科研激励机制。坚持高端引领和重点培养,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团队和学术领军人才。整合特色优势学科,凝练学科方向,争取在高层次项目、高水平成果、高级别奖项上实现突破。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营造潜心治学、务实创新的学术氛围。
18.深化社会服务。推动学校、学院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与联系,深化产学研合作。贯彻《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服务领域和有影响力的智库品牌。加强和推动若干领域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做好各类服务资质申报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和能力建设,强化社会服务类项目管理。做好“国培计划”和高校辅导员、思政课教师、高校师资等各级各类培训和考试阅卷基地工作。办好教育集团及幼教集团,发挥“三附”的品牌效应。办好出版社、学报和学刊,扩大办学影响力。做好有关对口帮扶工作。
19.推进开放办学。贯彻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定学校国际化发展规划方案。强化国际化办学理念和学院的主体责任,拓展国际交流和合作领域。加大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扩大学生对外交换培养、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就业规模,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强华文教育基地、语言培训中心和达尔文孔子学院建设,支持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国(境)外开展交流、合作、访学和进修。加强校友会工作,探索建立专业、学院、学校齐抓共管、全体师生和校友广泛参与的校友工作体系。做好教育基金会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
三、推进综合改革,提高办学治校水平
20.制定学校综合改革方案。依据国家和安徽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深入研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当前影响和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启动《安徽师范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切实做好学校改革发展顶层设计。
21.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部门职能和工作方式,认真梳理2015年下放的职责和权限,降低管理重心,下放管理权力,规范管理行为。进一步完善学院管理架构和工作机制,增强学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逐步建立起学校宏观调控、部门指导监督、学院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
22.加强人事管理工作。加大对学院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学院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修订岗位分级评聘和聘期考核等办法,开展全校各单位、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完善绩效津贴分配办法,发挥绩效津贴的激励作用。完善岗位聘任机制,实施聘约管理,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开展博士后综合评估工作,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建设。根据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做好教职工工资调整以及参加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工作。规范编外人员管理和用工行为,提高用工效益。
23.加强财务审计和资产管理工作。强化校内零基预算的严肃性,促进预算经费和工作任务相匹配。深化校院两级财务预算管理改革,增强学院对各类经费使用的统筹能力和自主权。坚持常规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重点做好有关工程造价审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独立核算单位财务审计,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加强审计整改与监督。健全大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完善建、管、用分级管理机制。固化固定资产清查结果,及时开展资产处置工作。探索公共用房超标有偿使用和周转房公寓化管理模式。建立通用设备统一配送机制,发挥招标采购的服务功能。
24.坚持依法民主治校。以大学章程为统领,全面梳理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的废改立,着力构建务实管用的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体系。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推进党务、校务公开。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完善学术管理体制,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事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师生员工在学校的重大决策、制度制定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及建议权。做好统战和离退休工作,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关工委、退教协在办学治校中的积极作用。
四、建设“美丽校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
25.推进校园基本建设。推进实习实训中心大楼建设、中山北路与凤凰山宿舍区改造和文科综合大楼项目建设,加强质量监控与过程管理。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加大校园环境整治、建设力度,做好校园古树名木标识工作,推进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创建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2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开展师大精神和师大文化研究,讲好师大故事,弘扬传承师大精神,全方位向广大师生传递正能量。贯彻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节”、“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校园文化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加强图书馆建设,建设名师资料数据库和校本馆藏资源库,提高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益。加强档案馆建设,做好校史、院系史、专业史、人才培养史、学科发展史、科学研究史、社会服务史等档案的规划、设计、编研和归档工作,推动校本和特色档案建设。
27.深化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开展校园无线网络三期工程和教育科研网ipv6接入工作。编制学校“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开展应用系统集成工作,深化校园“云”计算平台建设和应用。推进资源共享,探索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展综合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形成涵盖学校管理服务各项功能的信息化平台。
28.优化后勤管理服务。加大教学楼等公共楼宇和运动场馆维修力度,完成花津校区围墙围合工作,改善图书馆阅览环境。加强水电基础设施改造,做好教室空调节电工作,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加强物业监管体系建设,开展学生满意食堂创建活动,提升后勤服务管理水平。
29.建设平安和谐校园。落实安全稳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师生安全法治教育,加强校园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园安全稳定综合防控能力。加强医疗政策及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控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师生锻炼场地,推进全员健身计划。完善学生利益诉求收集和反馈机制,继续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健全困难教职工帮扶体系,完善教职工工作业绩档案和退休程序,努力提升师生员工“幸福指数”。
附件1: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doc
附件2:学校着力推进的十项重点工作和认真做好的十件实事.doc